2023.12.01
行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铁路桥梁总数约9.2万座,在国务院下发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下穿铁路桥涵、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
目前隐患
限高防护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桥梁安全,但其被撞失效进而冲撞桥涵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发线路基础形变,成为铁路行车安全隐患。为此,铁路部门加强了对铁路桥涵安全防护研究,监控预警与事故报警,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安防难点
1、现场取电不便利
由于受到管辖范围和管理职责限制,通常来说现场不具备供应系统用电条件,若从铁路基站取电,施工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报警系统具备自取电能力。
2、现场取网不便利
受限于施工、偏远地区等限制条件,不具备铁路通信网络提供条件,常规安防手段在信号传输等方面面临难题。
3、现场查看不迅速
相关人员需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快速评估事故处理工作,降低因防护架损坏造成的二次伤害,需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费时费力。
4、追责定损难度大
常规防范手段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需要对肇事车辆进行追踪与调查取证,工作效率低,追责难度大。
解决方案
山东飞天光电针对“铁跨公”桥涵及限高防护架被撞、位移等事故的报警需求,研制出一套集智能探测传感、报警传输、视频监控和软件平台于一体的智能化物联网系统,旅行用品。系统能够实现对铁路跨公路桥涵的动态监测与实时管理,系统具有自组网、自供电,构建远距离数据传输通信链路,具备碰撞事故的实时探测与远程报警能力,且确保在超高车辆撞击桥涵、防护架时产生多维报警并推送相关人员,实现对事故的全程回放与快速处置,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系统详情
系统主要由碰撞报警模块、视频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立杆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组成。当超高车辆与限高架发生碰撞。此时碰撞报警模块监测到限高架的震动,通过无线传输控制信息处理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视频采集模块进行抓拍和录像,抓拍5张报警图片以及碰撞前30秒、碰撞后1分钟的报警视频,并把报警信息上传到铁路桥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视频采集模块对现场一直进行录像,当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可调取本地存储的录像信息进行回放和追责。
系统主要由激光超高雷达、声光报警单元、碰撞报警模块、视频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立杆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组成。高配版方案在实用版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我司自主研发的激光超高雷达及声光报警器,通过激光超高雷达对道路车辆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有超高车辆时,可联动声光报警单元进行声光报警,提示“您的车辆已超高,请立即驶离”,能够对双向8车道以及时速120KM/H的车辆进行监测,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将其扼杀在萌芽中,保障铁路相关设施不受损毁!
方案价值
3、激光雷达+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提升事故报警精准性和时效性,有效避免因事故造成的严重交通损失。
4、为防护架、桥涵损毁提供追责依据,可申请依法赔偿。
5、提升超高车辆司机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降低防护架碰撞事故、甚至对桥涵主体结构损坏事故的发生。
应用场景
飞天光电铁跨公立交桥涵及限高防护架碰撞报警系统有效提高了交通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已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下穿隧道、铁路立交等重要交通设施,有效避免了超高车辆造成的相关铁路安全事故!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