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在能源安全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使命下,核电站科研场所作为国家战略设施的核心区域,其安全防护体系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如何以更高效、精准的方式防范外来入侵破坏行为,成为保障科研安全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核电站科研场所依赖安保人员巡逻、围栏监控等传统手段构建安全防线。然而,随着区域面积扩大、防护要求提升,人工巡逻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在“人防”与“物防”结合的传统框架下,安全防护的主动性与精准性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核电站科研场所的安全防护正迈向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其中,定制型激光入侵探测器凭借其高灵敏度、低误报率的特点,成为填补传统安防短板的关键技术。 激光入侵探测器通过发射不可见激光束形成隐形防护网,当有人或物体闯入布防区域时,激光束被遮挡即触发报警,并实时推送警情至控制中心。其优势在于:
在某核电站科研园区的试点中,定制型激光入侵探测器被部署于周界、重点实验室及设备存储区。系统运行半年内,成功拦截多起未经授权的进入行为,包括夜间翻越围栏、误入禁区等事件,报警准确率达99.7%,显著降低了人工核查成本。
引入激光入侵探测器并非对传统安防的替代,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人防+技防”的深度融合:降低人力依赖:安保人员可从高频巡逻中解放,转向应急指挥与策略优化;提升防护层级:形成“外围激光预警-内部视频复核-人员快速处置”的三级响应机制;数据驱动管理:系统记录入侵时间、位置等数据,为安全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在核能科研领域,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面对潜在的外来入侵风险,传统安防手段需与前沿技术深度结合,构建更具前瞻性的防护体系。定制型激光入侵探测器的应用,不仅是对安全效率的提升,更是对“科技强安”理念的践行。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核电站科研场所的安全防护将迈向更智能、更可靠的全新阶段。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