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动态  >  
产品动态

超高车辆碰撞限高架,司机存在生命危险,激光雷达破解治理困局!

2025.08.18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超高车辆治理始终是一道复杂难题。随着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架桥、隧道、限高路段数量激增,但部分货运车辆因装载不规范、路线规划失误或驾驶员疏忽,频繁引发超高碰撞事故。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就发生超千起因车辆超高引发的道路设施损坏及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交通瘫痪,更威胁着驾驶员与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

传统治理手段的局限性:被动防御的代价

长期以来,限高架是治理超高车辆的主要手段,但这一“物理拦截”方式存在显著弊端:

滞后性明显:限高架仅能在车辆碰撞后发挥作用,事故已既成事实;

安全隐患突出:重型车辆撞击限高架易导致车体倾覆、货物散落,甚至引发二次事故;

管理效率低下:人工巡查难以覆盖全时段,且无法精准识别违规车辆信息。

某市交通部门曾公布案例:一辆满载钢材的货车因忽视限高标识撞毁限高架,导致桥体结构受损,维修费用超百万元,涉事路段封闭长达12小时。此类事件暴露出传统治理模式的被动性与高成本。

科技赋能:激光雷达构建主动预警体系

针对传统方案的不足,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车辆动态检测系统正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新选择。该系统通过非接触式感知技术,实现对车辆高度的实时精准测量,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场景化应用:

1. 精准车道级识别,避免误判干扰
激光雷达可独立覆盖多车道,通过毫米级精度扫描车辆轮廓,准确判断超高车辆所在车道。即使相邻车道有正常高度车辆通行,系统也能避免误报,确保警示信息精准触达目标驾驶员。

2. 多级联动预警,阻断事故链条
当检测到超高车辆时,系统立即触发三级响应机制:

现场警示:前方LED显示屏动态显示车牌号与“车辆超高,立即停车”提示,同步启动声光报警;

远程取证:联动高清摄像头抓拍车辆全貌及违规行为,数据实时上传至交通管理平台;

3. 全天候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相比红外或视频检测技术,激光雷达不受光照、灰尘、雨雾等环境因素影响,可在恶劣环境稳定工作,年故障率低于0.5%,大幅减少人工巡检频次。

目前,该技术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多个城市试点应用。以杭州某高架桥入口为例,系统部署后三个月内成功拦截超高车辆27起,未发生一起碰撞事故。交通管理部门反馈,驾驶员在看到车牌号被精准显示后,主动停车率超过95%,有效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积累的车辆高度数据可反向优化货运企业的路线规划算法,帮助司机避开限高路段,从源头减少违规行为。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接入交通部门的数据接口,我们的智能导航系统已规避90%以上的潜在超高风险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