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动态  >  
产品动态

智慧核电安防升级:激光对射与振动光纤,构筑周界安全新防线!

2025.08.19

在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核电行业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其安全运营不仅关乎能源供应稳定性,更直接涉及公共安全与环境安全。其中,周界安全作为核电设施的第一道物理防线,承担着防范非法入侵、恐怖袭击及误入危险区域等风险的核心任务。

核电设施的周界安全具有特殊性:其防护区域广、环境复杂(如沿海、山区等),且需全天候应对人为破坏、设备误触等潜在威胁。一旦发生非法入侵,可能引发设备损毁、辐射泄漏等连锁反应,造成不可逆的公共安全危机。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各国核安全监管部门均明确要求,核电设施必须建立多层级、高可靠性的周界安防体系,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闭环管理。

例如,沿海核电站常面临强风、暴雨、海浪冲击等干扰,导致传统传感器频繁误报,增加安保人员负担;而山区站点则可能因植被生长、动物活动触发无效警报,影响系统可信度。在此背景下,智慧化安防技术的引入成为行业刚需。

为应对上述挑战,激光对射与振动光纤两类技术凭借其高精度、低误报、适应性强等优势,成为核电周界安防升级的优选方案。

1. 激光对射系统:精准定位的“光速哨兵”

激光对射通过发射不可见激光束形成隐形防护网,当入侵者遮挡光束时,系统可瞬间触发报警并精准定位入侵位置。其核心优势在于:

  • 抗干扰性强:激光束直径仅厘米级,且采用编码调制技术,可有效规避飞鸟、落叶等小型物体干扰,误报率低于0.1%;
  • 适应复杂地形:支持最长5公里的探测距离,且无需铺设线缆,适用于沿海悬崖、山区沟壑等特殊场景;
  • 智能联动:可与视频监控、声光警报等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报警-定位-取证-处置”的全流程自动化。

2. 振动光纤系统:全天候感知的“地下神经网络”

振动光纤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通过检测入侵行为引起的土壤振动或光纤形变,实现长距离、无源化的周界防护。其技术亮点包括:

  • 隐蔽性强:光纤可埋地或附于围栏,无需暴露设备,降低被破坏风险;
  • 覆盖范围广:单套系统可监测数十公里围界,且支持分支扩展,适配大型核电基地需求;
  • 环境适应性佳:不受电磁干扰、雷电影响,在极端天气下仍能稳定运行。

某山区核电站应用振动光纤后,系统成功识别出夜间试图挖掘围栏基础的可疑人员,并通过分析振动波形特征排除动物活动干扰,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安防可靠性。

激光对射与振动光纤并非孤立存在,二者可通过数据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激光对射侧重空中与围墙表面的立体防护,振动光纤则补强地下与围栏基础的隐蔽入侵检测,形成“空-地-下”三维防护体系。结合AI算法对报警信号进行智能分析,可进一步过滤无效干扰,提升系统整体可信度。

目前,国内多家核电企业已将上述技术纳入智慧安防升级规划,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深度融合,推动周界安防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型。这一转变不仅符合核安全法规要求,也为行业树立了智慧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标杆。